第六十五章 中立势力(1 / 2)

加入书签

“此次去莱州买了八艘货船,后面还会买一些渔船打鱼以维持生计,所以以后会时常需要船坞来维修养护船只,不知高千户能否给刘家堡长租几个船坞,或者卖给我们。”

刚刚拿了刘信启的资助石炭,没法立马拒绝其要求,高远考虑了一会,还是不敢擅自做主,说道:“我能答应给你长租两个船坞,不过要买的话,还需要郭知州点头才行,我之后再给你问问。”

“谢谢高千户了,不知道上次的沙船还有没有?我想再买一些。”刘信启问道。

而黄麻、槿麻等细胞壁木质化,如果制作成衣服穿在身上,就等同上刑了,太过粗糙,只能制作麻绳和麻袋。

古人了解世界基本都是使用“观察法”,通过一次次、万万次的尝试,总结出最接近本质的答案,中医中药就是这么得来的,“麻”的区别也是这么得来的。

和刘礼升又聊了一会,看到刘礼振也来到了码头,就顺势对他做了安排,让其将驾船的人做好轮班,确保每个人都可以工作一段时间后,获得一定的休息时间。

现在刘家堡还没有走上正轨,各个产业都还处于草创阶段,劳力缺口巨大,不能制定严格的“休假”制度,只能依照生产需求,适当的安排。

三人站在码头岸边,刘信启听取了两人对这十天工作的汇报,又对两人的工作做出了适当的调整和安排,提了一些意意见建议,一直到天黑,刘信启才回去休息,而两位族老还要在这里看着,连夜卸货。

刘信启来到“朝阳”号旁边的刘礼升身旁,对其说道:“等我们今年自用的石炭足够后,您在市面上用石炭换一些秸秆,我听刘智木说,现在制作土砖所需的秸秆缺的厉害。”

“我本来就有这个想法,等石炭充裕了就打算做。”刘礼升回道。

同等重量的石炭会比秸秆更耐烧,所以肯定会有人乐意换的,这样就基本解决了刘家堡缺秸秆的问题。

之后刘信启又给刘礼升解释了传送带的原理,让他安排工匠尝试着制作,虽然现在只能利用人力或者畜力,但是就算如此,有了传送带以后,装卸船上的散装货物的效率将会提升好几倍。

“这个传送带必须使用很厚的麻布做,不然不耐用还容易断,这样会不会很浪费麻布?”刘信启考虑到现在没有合适制作传送带的材料,担心浪费太多麻布做传送带,虽然效率提升,但是效益反而会下降。

……

十一月十七日辰时(7点)

刘信启一大早带着礼物来到了高远的府邸,在其出门前,见到了他。

两人坐在会客厅,客套了将近半个时辰,高远对于刘信启给军营盘炕表示了感谢,不过在话里隐隐的表示,希望刘信启能给军营资助一些石炭,不然军营虽然有暖炕,却没有柴薪烧火。

刘信启心里嘀咕,登州水师有的是人、有的是船,就不能自己去砍柴,自己去莱州买石炭,非得到自己这里打秋风。不过这次来是有求于人,只能应承了下来。

“哈哈哈,原来也有你不懂的地方,我还以为你会施仙法后就无所不知了。”刘礼升对着刘信启大笑道。

“我说的哪里有问题吗?”刘信启问道。

“不是所有的麻布都可以用来做衣服的。麻、亚麻、罗布麻等麻纺织的细麻布可以用来做衣服,而黄麻、槿麻等就只能制作麻绳和麻袋。我想你说的‘传送带’,使用做麻袋的粗麻布就可以了,这个很便宜。”刘礼升回道。

“原来如此。”刘信启回道。

其实刘信启不知道,这是因为麻、亚麻、罗布麻细胞壁不木质化,纤维的粗细长短同棉相近,所以织出来的布会柔软,可以贴身穿,后世有些有钱人喜欢穿麻衣,使用的就是很细的麻线纺织的麻布,摸起来手感堪比丝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