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16)(1 / 3)

加入书签

赵云设身处地想了想,也跟着周瑜叹了一口气。

周瑜轻轻地拍了拍赵云的肩膀,没再说什么,转身离去,刚走出三五步,赵云忽然反应过来,这事有关女子名节,好好的为什么要跟他说这个?

他也知道,两位将军打光棍,那是人家没心思,只有他是真的找不到。

李澈走后,周瑜把迁营和建墙的事交给了赵云去办。

毕竟杂号将军没有正职,别人都很忙。

赵云并不在意这个,他又不需要亲力亲为,看着点办就是了。

周瑜分配完任务,这才轻声叹了一口气,说道:“伯符怕是要怪我了。”

赵云还真没有。

这年头做亲是讲究门户相当的,士族和士族做亲,庶人只配和庶人婚嫁,士族就算落魄了,哪怕送女为妾也不会下嫁庶人,赵云在公孙瓒帐下快有十年了,也没人想起给他说媒。

这事太难办了啊!

庶人出身在武将里虽然也算普遍,但公孙瓒本人是大士族出身,能在他手下混出头的,要么出身不错,要么功勋够大,出身不错的看不上赵云,功勋够大的,家中女儿都抱上孩子了。

低位武将倒是有心给他说媒,可几年耽误下来,他的年纪也摆在这里,讲究的人家更愿意把女儿嫁给同龄男子,所谓少年夫妻,不讲究的,赵云自己也看不上。

赵云有些疑惑地看了看他。

周瑜说道:“方才跟在主公身边的女郎,便是主公的妹妹,尚未出嫁,主公本有意考察伯符,是我劝他三思,后来主公也没再提过。”

赵云怔了一下。

这年头女子出嫁年纪不会超过十五,源于汉初人口凋敝,十五不嫁则要罚税,后来演变成了女子早嫁,男子早娶,但实则士族男子就算过了二十未婚,对名声也无妨碍,可以照常娶妻,而女子过了十五岁不嫁,却是很难再嫁出去了。

但主公的妹妹却不同,谁听过公主难嫁?何况这位未来的公主生得天姿国色,活脱脱天仙似的人物。

这就耽误到现在了。

其实再耽误耽误,赵云也就想开了,他本也没有肖想什么士族女郎,说得过去就行了,要是说得过去都不行,那就凑合。

不料偏偏遇上主公倒台,连人带家眷一窝都被押送到徐州,白马义从大多跟着公孙瓒去了颍川,留赵云不尴不尬在军营里,忙着谨慎小心还来不及,怎么有时间去求人家给自己说媒?

更何况来到军中以后,赵云悄悄地发现,自家主将和副将还都没有成亲,军中打光棍的一把一把,也显不出他来。

于是赵云心安理得地光棍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女生耽美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