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明军大阵必破(2 / 6)

加入书签

这些人的战斗力不俗,又不是本族人,所以频繁被抓来当做主要炮灰。

后金军使用的战术,经常是“死兵在前,锐兵在后”。

后金八旗组成的结构大概是三类:阿哈,披甲兵,旗丁。

阿哈是满语对奴隶的称呼。

主体人群大多为汉人、朝鲜人等,这些人在战斗中,不配甲,甚至连兵器也不给。

就是作为炮灰使用,或是用来制作器械,或是用来填埋壕沟,那个危险那个多。

后金军每次外出作战的时候,都会带上数量巨大的阿哈,就像这次围困袁崇焕、温越等,后金军就带了一万多阿哈过来。

在这一眼望不到头的营帐当中,其中有一顶最显眼,最豪华的。

此时,在代善的豪华火炎金顶大帐中,许多后金将领正在这里议事。

一个个旗主和贝勒,正在将各自伤亡的人数汇报着。

“今日战斗,我等各旗勇士儿郎,伤亡人数共二千八百十五人,其中披甲六百七十二人,旗丁四百三十七人,另外……”

皇太极正众人说着刚刚统计完毕的伤亡人数。

不过在后金还是大明这边,一般都不把阿哈算在后金军队的人数中,毕竟他们无甲、战斗力低下,都是炮灰,割下来的头颅都是明军嫌弃的。

阿哈是后金军辅兵的主要构成。

后金军驱赶他们填埋壕沟等时,也不怕他们逃跑或是反抗,阿哈的家小全部都被留在后方,不逃跑还能活下去,若是逃跑,家小也会没命。

至于披甲兵,民族多样,大多是东北各降人部族,如鄂伦春人、锡伯人、达斡尔人、赫哲人、苦夷人等,生活在深山老林中。

后金人多称他们为野人。

代善坐在上首,面上不动神色,心里却是暗暗松了一口气。

还好,伤亡并不太大,还可以发起几次剧烈的冲锋攻击。

刚才结束的战斗中。

他的正红旗负责攻打正面的温越所部,伤亡人数是最多的,虽然伤亡近千,但其中损失的多是阿哈和跟役,以及一些炮灰。

真正损失的披甲兵和旗丁人数,也就三百左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