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二节 刘安的咸平工坊(2 / 3)

加入书签

周良又说道:“学士,我们选了不同的石炭炼焦,似乎有区别。”

“这件事作的好,有区别才是正常的,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无论是石炭还是铁矿粉或是长石这类材料,让工匠们多试,不要怕费钱,你作的好。”

工坊区负责的是一位在会试中落榜的举子,他考了三次,三十多岁的人对会试已经有些绝望,算学、工学天才,可惜文章写的太菜。

周良,来自西京。

“学士,已经按学士的吩咐,在二百里范围内找到优良铁矿四处,还意外的发现石炭矿七处,其中有一处几乎可以露天开采。”

刘安背着手没接话。

这地方铁矿的储量有几十亿吨,煤矿也不少,从焦作开始一路往南,郑州、许昌这一线有着许多大煤矿。

熟练工还是太少。

这次刘安主要去的就是钢铁坊。

通往咸平钢铁坊的路有三道卡,因为这不是大路,这条路只通向刘安的工坊区,三道卡挡下了任何一个没有通行牌的人。

因为设卡的人有禁军发的限行文书,给的理由是,工坊内有官家订制的物品。

皇帝订了什么。

咸平县往西五十里这处大矿被发现不是意外。

周良在旁又问:“学士,要上报吗?这个石炭矿只要挖去不足一尺的浮土就能见到石炭,按下十尺必见良炭。”

刘安摇了摇头:“派人守着,把消息压下来,等到年底。眼下还是不断的买从并州运来的煤。焦作的矿派下去的都是重犯,也是我安排人炸的矿,这也是寇相公的意思。到年底,这边的大矿你可以派人开挖,焦作的矿也可以重开。”

“明白。”周良不会傻到去问原因。

能让一位相公插手隐瞒的事情肯定是大事,这样的大事不是他这个级别敢插嘴的。所以只有作好自己的本份就可以了。

只有玻璃镜。

刘安站在钢铁坊内,领头的大匠正在调试去年冬天建的高炉和平炉。

高炉用来把铁矿石变成铁,平炉用来尝试着炼钢。

这里有高炉五座,平炉只有一个小的。

刘安背着手站在远处,看着大匠在带人调试高炉,今天他来就是想亲眼看到第一炉钢,那怕在这里等上几天也值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