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章 转型(2 / 4)

加入书签

老民警的挡箭牌就是,“你刚看过那些悲惨的一幕,心里还疙疙瘩瘩的,一转脸,你能笑得出来吗?”

姜山也曾经尽量克服,避免自己的脸成为“扑克脸”。

姜山刚从机关到刑警大队工作时,还不太适应,渐渐也就见怪不怪了。

习惯了面对“扑克脸”,冷漠,无情,少有笑容。

他看到老警们对刚逮进去的犯罪嫌疑人毫不吝啬,用最冷酷、最严厉的声音故意制造成紧张气氛,直到胆小的两腿颤抖,嘴角才弯成弧度。

姜山牢记着同学好友对警察的共同评价:“你们干公安的都不拿正眼看人。”

他曾经的一位女友,评价更狠辣,“你把我们家的人都当成犯罪嫌疑人了!”

姜山当时笑笑,没当回事。

可心里埋下这么颗种子,他到派出所联系工作也好,在同事接待群众时也好,经过观察,还真发现了“所言极是”。

警察这个行当“练达”人,入行不几天的女民警也是这样子。

他从开始感到过分,到习以为常,也发现了管用。

有位警校实习学生,在审讯犯罪嫌疑人时的表现,给了他新的启发。

一名老扒手,被群众抓住扭送到派出所。

瞪着眼球斜视,用眼角冷冷地瞥,眼神里自觉不自觉地间杂着审视的警觉,流露出不屑与怀疑。

就是当警察的细看了,也会被激得心里发毛:“我怎么了?”

久而久之,职业传染,成了职业病。

警察都将遇事“不动声色”作为一种成熟的体现,话音里也透着冷冰的刺探。

笑容更是难得一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