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第229章 不是巧合(2 / 3)

加入书签

特别是他们身边最信任和依赖的人,只字片言,都比警方的千言万语。

人在无助的情况下,最怕交上劣友。

姜山没有多说什么,知道何磊早就有了自己的计划,否则此时也不会只观察不动作。

她安排薛方与肖蓉去调查,只是调查清楚汽车旅馆老板的具体情况,由此来掌控刘祖谊的行踪与心理轨迹。

如果把刘谊谊成功规劝招降,意义非同寻常。

因为,从接受“********”任务以来,还没有成功招降的案例。

如果谁先成功实施了招降招数,示范引导和宣传的意义确实不可估量。

这些政策上的信息,早就通过海外有关部门,利用多种渠道,传递给了刘祖谊。

他应该清楚自己的处境,何去何从,应该有所考虑和选择。

毕竟是位公子哥,从小没有经受什么风浪,一时上当,头脑发热,主观故意也差些。

某种程度上,有些被“逼上梁山”。

虽然可恨,但也有可怜,可悲之处。

潜逃海外的贪官也好,经济犯罪嫌疑人也罢,都不是能够自食其力的能人。

他们当中大部分人原就是好逸恶劳的奢糜之辈,侵占或虏掠了赃款,很快就挥霍掉,最后落个坐吃山空。

几乎没有不想回家的,但是知道自己罪责深重,又怕回国后,被法律制裁。

担惊受怕地生活在海外,他们提心吊胆,深陷在自相矛盾里,难以排解。

此时,他们最需要的,是拉一把。

姜山听着何磊介绍,用眼睛余光,不时打量着刘祖谊。

他一直伏在桌子上,低头吃饭,听汽车旅馆的老板小声贴耳说着什么。

刘祖谊的气色很不好,戴了一顶帽子,帽沿上有着些轻微的汗渍,看来生活过得很窘迫。

脸上呈现着一种营养不良和身体虚弱的苍白色,肌肉松弛,两只眼睛打量周围时,只敢用余光扫视一下。

整个人,一付做贼心虚的形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