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7 章(1 / 3)

加入书签

连欣远见胜局已定,更不愿伤害两位大派的掌门人,长剑陡然一转,赫然便是一招“朱衣点头”,那是罢手言和之意。

杨不筠本知无幸,见对方突然撤招,也将剑收回。恒亦凡虽然不知对方使的是何剑法,但撤剑之意他也能读懂,只是他心中所想却与杨不筠不同。

连欣远见两人都已撤剑,便卸了自身的防守之意,但突然见恒亦凡手中长剑横削过来,来不及细想,他侧身躲过,饶是他身法极快,也被削断了几根长发。

几招之后,连欣远已完全占据上风,心想这十七式恢衣剑法果然精妙,这段时间虽然遇上的坏事不断,但自己在一次次的逆境之中竟对此剑法的领悟越来越深。

他一剑递出,宛然便是一招“白日衣绣”。

杨不筠和恒亦凡本就只能勉强防御,见对方这招来势极猛,退却亦然不及,只得将全身内力贯于右臂,架住这一剑。

三剑相交,杨不筠和恒亦凡手上一抖,长剑差点脱手,暗暗心惊:“这人不但剑法精妙,内力也这么强。”

连欣远在南淞岛上时,得缪星师叔指点武当内功心法,之后的这一年来,更是认真修习,少有间断,丹田中所储内息已非一年前可比。恢衣剑法的独门心法走的是阴寒路子,和武当内功心法阴阳交融,已使他内功大进。

杨不筠和恒亦凡向来知道武当派轻功有独到之处,且他二人身为中原八大正派的掌门人,武功和见识远较常人为高,是以十分冷静,接着又一剑刺出,两人手中长剑将连欣远上跃和后退的去路完全封死。哪料对方左腿微曲,在空中一个转身,已在自己所封的剑路之外。

杨不筠和恒亦凡此时恍然吃惊,急忙纵退数步。

他们二人均想:“在空中一跃之后,再向上或向前后跃出,虽已是上佳轻功,但自己也能勉强做到,不过若要完全偏离原来的上跃方向,转向而跃,却是轻功已趋当世一流水准之人方克如此。“

待连欣远落下地后,两人更不敢大意,持剑攻上。

在三人的剑影中,众人看得清楚。杨不筠和恒亦凡此时不再共进同样招数,而是各使本派剑法。

阴阳双修当然可使修习之人的功力大进,但也难度极大。一种武功非阴即阳,阴寒风格的武功和阳刚风格的武功所修习的方法完全不同,一个人精力有限,要向学通一种武功已经甚难,若学了几种武功,倘若这几种武功走的都是相近的路子,倒也不算太难,但同时修习阴寒路子的武功和阳刚路子的武功,则有极大可能轻则走火入魔,重则全身瘫痪。

连欣远初次修习恢衣剑法心法时,得缪星师叔在旁细细指点,将极难的险关跨过,加之缪星同时指点太极无我心法,更加上连欣远悟性极高,终于使他阴阳双修,至少于此时尚未出现阴阳不和的危机。

武林众人只道武当武学接力打力,更有四两拨千斤之法,便以为武当派的武学是走的阴寒路子。

殊不知武当创派祖师本是少林弟子,所学的武功源自少林。虽然他悟出上善若水之意,开创了武当一派。武当武学以水为基,招招体现以柔克刚的至理,但其根源来自少林,却是不容更改,只是将阳刚的烈火之意隐藏于貌似柔弱的清水之中。

连欣远接着使出一剑,两位掌门刚拿稳手中长剑,顿时剑招不能连贯,眼看这一剑要将他们两人的手掌削断。

杨不筠的昆仑剑法沉稳厚重,便似昆仑山高而不险。恒亦凡却是一剑接着一剑,却是崆峒以快制慢的武学韵味。而连欣远的剑法看似软弱无力,但却将两人的剑招一一破解,显然是剑法奇高。

三人斗了三十余回合,两大派的掌门竟然越来越处于下风。

昆仑派和崆峒派既然位于中原八大正派,那自然是派中曾经出过大高手,但他们二人的确武艺不够精。

恒亦凡额头上一滴汗落在地下,心想:“我和杨兄二人合力若还打不过一个武当叛逆,今后还有何面目立于江湖。”

他暗中将一枚毒针藏于手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