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80章 航空梦(十四)(2 / 3)

加入书签

不过,加莱特进气道,并不只是附面层隔板进气道那么简单。

加莱特进气道全称双斜切乘波进气道,实际上是附面层隔板进气道和激波进气道的结合体。

虽然加莱特进气道的正面是规则的平行四边形,可实际上,靠近外侧的两条直边,起到的作用,类似于小七爷的进气道外缘,而起激波作用的“激波椎”,实际上则是F-22的机头。

作为计算流体力学应用的巅峰,加莱特进气道,并不只有前面的双斜切进气口,还有S形减速气道,不仅能够减压,还能降低后面发动机叶片的可探测性。

当然,最先应用加莱特进气道的不是F-22,而是“大塑料虫子”A/F-18E/F,等漂亮帝用过效果还不错之后,隔壁苏-57很快也上马了。

眼下小七爷还没有退出现役,进气方式自然得从激波进气道开始讨论。

激波进气道的适用速度范围倒是很广,从低压音速,到超音速,再到高超音速,都有不速的“减速”效率。

不过,用在超音速战机上的激波进气道,目的只有一个,利用激波的压缩作用,压缩进气,然后扩容减速至亚音速区间。

激波进气道,因为激波的增压功能,效率倒是很高,不过,需要装到战斗机机头,会导致机头的雷达无处安放。

当然,也有像SR-71这样,将激波进气道放到两翼,追求极速的极端案例,只是这样的玩意儿,已经有点像是超高声速导弹了。

文章压轴的自然是J/F-17、歼-20,以及漂亮国F-35所使用的DSI进气道,又称蚌式进气道。

DSI进气道的作用跟加莱特进气道类似,只不过用进气口前方的鼓包代替了加莱特靠近机体部分的附面层隔板。

小七爷之后的小八爷,用的是附面层隔板进气道。

附面层是流体力学中的专用术语,流体沿着平滑表面流动一段距离之后,会脱离平面,形成附面层,而后更是会因为附面层的负压作用,形成紊流。

紊流在日常生活中倒是没身份影响,可一旦进入进气道,会降低发动机的进气效率,造成发动机喘振。

附面层隔板应运而生,将附面层隔板设置在刚刚生出附面层的地方,将流体的紊流和平直流分离。

不光是小八爷,就连很多小八爷的平辈,比如苏两拐、F-14、F-15,甚至连F-22上吹得牛掰轰轰的加莱特进气道,实际上也是附面层隔板进气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