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一代二代三代将领(1 / 4)

加入书签

毕竟,功劳不能让一代人全都吃完了,否则就不好处理君臣关系了。

等第一代的将军们渐渐调回朝堂,他便会启用这一批将领,给他们立功的机会,让他们消除老一批将领留在军中的影响。

这么做,既是皇帝的忌惮,同样也是为了成全他们的君臣之情。毕竟,像李靖那样懂事的臣子,到底属于少数人。

李智云知道薛收出身河东薛氏西祖房,而薛仁贵则是南祖房。

让他感慨的是,因为自己没让薛收早死的关系,薛仁贵也顺着薛收这条线提前出现了。

否则,薛仁贵出世只怕还要十几年。

随后的半个时辰,李智云以闲谈的方式,和他聊了聊大唐近来的对外战争。

出乎预料,薛仁贵说的有模有样,虽然很多想法还不够成熟,但是能看出来他在战争上有一定天赋。

经过一番询问,李智云确定,这个薛礼就是历史上那个‘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的薛仁贵!

万万没没想到,这个将才居然不声不响的出现在他眼皮子底下。

有意思。

“你怎么进的长安中学旁听?”李智云顺手捡起地上的鱼竿,抛线钓鱼。

薛礼微微一愣,心想这个老师果然是信新来的。不过让他感到奇怪的是,这个人很平澹的一句话,怎么带着威严呢?

很不错。

看见薛仁贵,李智云就开始考虑新一代将领的问题。目前朝中的将军们虽然说都处在巅峰状态,一个打十个都不成问题,更别说还有定海神针李靖。

但是人才,作为皇帝的李智云永远不会嫌多。

在下一代的少壮派将领中,他看好不少人。

苏烈、张士贵、程名振、刘仁轨、徐世绩等等。这批人,李智云视其为帝国第一代将军们的后继者。他们并非以年纪青涩被称作少壮派,而是因为立功机会不够,以及李智云的故意冷落。

他老实道:“是叔父帮我的。”

“你叔父是谁?”

“绛公。”

薛收啊,难怪。

一笔写不出两个薛字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