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2章 991农谚(1 / 5)

加入书签

之前魏广德上报永额之议,宫里已经批了,剩下的就是户部清查最近三年的禄米,好确定永额的定额到底是多少。

“让王宗沐在淮安也做一些准备,如果水大,漕船转运不及,就把漕粮卸到安全仓场去,待洪水过后再装船北运。”

如果说,音乐、舞蹈、歌谣都起源于劳动,那么,农谚可能就是农业劳动中从分化出来的歌谣的一支分支。

这谚语吧,时灵时不灵,明年到底什么光景也还说不好。

听到有人求见,三人瞬间都收起笑容。

而且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就是“龙多旱、龙少涝”,意思是说龙的数量越多,当年的雨水就越少,而龙的数量越少,雨量就越多,这也是民间所说的谚语“龙多不下雨”。

好像,这还是我入阁以来,最轻松的一年。”

对于防灾、救灾一事儿,魏广德可不熟悉,他还没有主持过类似政务,所以今日的事儿,主要就是张居正和王国光、葛守礼在商议,安排,他就是在一边听着就是了。

魏广德最初是想只在蓟镇和辽东练出蓟镇军,不过在和谭纶说起时,谭纶就提到现今各地卫所衰败的问题,于是魏广德就有了裁撤重建卫所的打算。

不过这事儿也不可能操之过急,毕竟这里面涉及范围极大。

这个范围其实不在于军户,而在于卫所账面上的屯田。

谁不知道,现在这些纸面上的田地,说不得已经变成谁家的私田。

若要整顿卫所,这些田地肯定拿不回来,但也得有个名义才能把它从朝廷账面上划去。

“万幸,据我所知今年黄河冻的不太厉害,应该不会有凌汛出现,否则漕船还得等到黄河冰凌过后才能转入山东境内,又要耽误不少时间。”

要做到这些,自然就是要在年后很短时间内到达淮安一带等候通航。

屯田之事,也值得商榷,此事太大了,不好处理。”

不在这个位置,大家自然会觉得无所谓,可这些年内阁被水患所扰,听到明年可能雨水大,怎么不会被惊到。

“若要麦,见三白”,“正月三白,田公笑赫赫”等农谚,见之于唐朝的《朝野佥载》;“欲知五谷,但视五木”,“耕而不劳,不如作暴”,见之于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

“也好,到时候叫上和卿一起。”

“我说魏阁老,都什么时候了,就算要追究咱们是不是先把户部、工部部堂叫上,把事儿商议好再说。”

“叔大兄,其实此事未必是坏事儿。

如“秧好半年稻”,“麦要浇芽,菜要浇花”等农谚,见之于明朝的《沈氏农书》;“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等农谚,则见之于明末的《天工开物》。

至于这话,其实也是古人总结的预测一年年景好坏的古老的方法,就是通过看正月初一以后,第一次出现相应干支纪日的时间,以此来预测当年的年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