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一章 怒不可遏(2 / 5)

加入书签

他抬头看向沈毅,还有些后怕:“区别是哪一边赢而已。”

现如今,皇帝倾向于北伐这一边,因此杀杨儆猴。

而如果,此时皇帝倾向于和解,签下盟书,如果朝廷里的“鹰派”们反对,如果张相还在建康…

怕就是另一个场面了。

不过事情没有如果,事实是皇帝放张敬离开了。

沈毅摇头:“师兄这话不对,他们这些人可不是鼠目寸光。”

“北伐大计,能不能成两说,即便能成,在他们看来也不知道是哪年的事情了,属于镜花水月。”

“而如果议和,大陈立时就有了数十上百年的气运,两国交好,他们也可以跟北边交流通商,说不定立时就能赚的盆满钵满。”

“什么兴复陈室,还于旧都。”

“没有几个人在乎的。”

事实上从那个时候开始,杨敬宗父子的下场,便已经注定了。

两兄弟酒过三巡,沈老爷捏了捏一旁已经昏昏欲睡的张琏的脸蛋,笑着说道:“小家伙不用在这里熬着了,睡觉去罢。”

张琏努力睁开眼睛,看着自己的父亲,张简吐出一口酒气,挥手示意他离开。

小家伙这才站了起来,一蹦一跳的走远了。

“朝堂争斗,最是凶险。”

张简皱了皱眉头,想说些什么,却又不知道该怎么说,于是又仰头喝了口闷酒,苦笑道:“我张家,也在这些人之中。”

沈老爷呵呵一笑:“非是陛下杀了杨蕃,彻底断了杨党的念想,恐怕这份盟书,已经被朝廷里的文官们,逼着签下来了。”

文臣势力太大,这是困扰了大陈一百多年的问题,尤其是南渡之后,这种问题更加明显。

地方上,一个七品的县令,便可以指着五品千户的鼻子说话,甚至骂骂咧咧,千户一般都是不敢还嘴的。

听沈毅提起杨敬宗,张府尊沉默了一会儿,叹了口气:“不瞒子恒说,至今为兄心里还心有余悸,大父当初如果不逃离建康,恐怕我张家也是杨家的下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