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章 支持林如海(2 / 7)

加入书签

勋贵出身,又中科道探花。

无论眼光胸襟还是才能,人际关系等等,都是数一数二之人。

林如海是国之干才。

唐清安期望林如海,能治理出一个全新的金江镇,脱胎于大周,又符合当下时代的崭新面貌。

除了眼前的林如海,唐清安想不出还有谁有这个资历。

唐清安点点头,认可了林如海的思路。

其实并不是高深的计谋,正如张居正改革,也是先推行考察法以治人,再关掉反对改革的私院,扭转风气奠定基础。

大明立国时,形势并不好,北方,西方,南方不稳定,海面上也有敌对势力。

面对这种困境,需要严苛的法度,发扬朴素简朴的作风,以保持民心军心。

但是时代在发展,随着大周的兴起,百年下来,很多制度就跟不上发展,需要不断自我改进。

史鼐,刘一儒,魏毅,贾雨村等等,他们都不行。

“海贸利润大,又常在海外,官府的影响力却只能存在于码头上,林公所言极是。”

唐清安认可道。

发展海贸不只是为了商人的利益,而是为了加强国家实力,促进百姓的经济。

哪怕是当下的英国,如何支持自己国家的商人,也不会说没有控制的手段。

无法自我改进,或者改进速度跟不上时代发展速度,就会变为积弊,累积下来就成为了国家危亡的隐患。

林如海的出现,正好符合唐清安的人选。

巡盐御史只有一年的任期,而林如海能担任多年,证明了他在治理经济上有充足的能力。

盐政收入是大周财政的命根子,但凡无法满足朝廷的需求,林如海是无法连任的。

而对福建新学的暗中支持,可见其是开明之士,有进取改变之心,不会沉迷保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