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嫁屠户 第66节(1 / 5)

加入书签

村里干布得知事情原委,还特地跑到那深水池塘附近仔细看了一圈才放下心来。

人家不急着养大鹅挣大钱又不妨碍别人的事,与其操人大老板的心还不如想着这一季水稻的收成来的实在。

姚晴天和赵军其实也不是不想找人帮忙,而是从春耕种稻谷开始,农民就没有闲下来的时候,三月种稻,四月挖地种棉花,五月收油菜籽、小麦……一直到秋收完都没几天空闲。

相对于种庄家,他们这为防止水土流失种柳条,在老百姓眼中多少有些不务正业的样子。

反正如今他俩也忙活过来了,不止保住了大池塘和新田地,并且经过三个月苦心经营,三只鹅卤味店的盈利让两人账目上的赤字快速缩减着。

这一步他们做到了。

三月种藕,四月插柳枝条,挺过了五月,如今六月就不怕大雨倾盆了。

这藕和杨柳,前者用莲子培育,后者选取柳枝条扦插,都不需要太高的成本。

杨柳在阳湾镇上随处可见,只有剪取健康柳树上两三年生的柳枝条扦插就可以了。

除了施些肥料外,最需要的就是水了,而大池塘就在边上,他们最不缺的就是水。

如今每个月除了固定需要填补进各种窟窿里去的和需要留存下来交纳第二次租金的,他们居然有了结余。

意思是手上又开始有闲钱了。

当真是不容易,虽然他们俩一个心性坚定一个随性佛性,但经历整整三个月捉襟见肘的日子,心迹上多少都有一些变化。

甚至有次姚晴天生理期推迟了,她都害怕是不是怀孕了。

因为赵军,姚晴天早已不排斥生孩子了,可孩子如果这个时候到来,总归对他们自己和对孩子都格外艰难一些。

杨柳木材质比较差,打家具都很少人选,一般用来造纸,农民更多是拿来当柴烧,但是住在江边的人都知道,它能很好地防风固沙,由于种植成本低,生命力顽强,长江沿岸的防护林大多是由杨柳组成的。

后续或者,赵军会把这些小杨柳树砍掉,种其他有价值或是有观赏性的树木,但是当务之急,这杨树林是他们需要的。

赵军和姚晴天两人这三个月来亲力亲为,在没有绿色的新地上种满了已经生根的柳树林,池塘里的嫩绿的小荷叶也慢慢要浮出水面。

虽然数量少,但是怎么能说他们什么都没做呢?

姚晴天身上掉下去的肉都不答应,要知道她都快向赵军看齐成劳模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