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嫁屠户 第107节(2 / 5)

加入书签

自从娶了媳妇生了闺女,赵军便有了软肋,便需要盔甲,他能做到的便是挣钱,钱在绝大多数时候是很有力的保障。

赵军想安安稳稳挣钱,不想惹上一些不必要的是非,他因为做了十几年屠夫,在阳湾镇上,绝大多数人都见识过他的杀猪刀,尚且能镇住场子,到了县城,有钱有势的人太多了,鱼龙混杂,他们店铺想顺顺当当在县城扎根,得有立身之本。

碰巧,赵军从薛青松那里得知一个消息,薛明华这两天会来阳湖县,主要是为工作,下基层来考察,顺带着给即将结婚的薛青松在林家那里撑撑脸面。

此外,赵军还得知一个消息,明年每个县城会有一笔修路的经费拨下来,可经费有限,只能挑一两条主干道道路修。

阳湖县下属有七个镇,和阳湖县县城紧邻的三个镇自然占了地里优势,阳湾镇便是三者中其一。

有些东西只需要多看一眼就够了。

正街上店铺特别多, 卖衣服的、卖日用品的一家挨着一家, 卖小吃的、盒饭的也有,但是没有这么大店面的, 大多是狭缝里一些面积小的不规则角落,还有许多是拉着小推车流动摆摊的。

因为正街上门面店费用昂贵,而大饭店经营需要一点点积累口碑, 但是真正口碑积累起来了,也不愁没有顾客上门,毕竟酒香不怕巷子深,所以也不是很有必要花费昂贵的费用跑到快消费的繁华街道上重新起步。

不过道理是这个道理, 正街的客流也是真让眼馋。

早在赵军三只鹅入驻百货大楼之初就有不少人或明或暗观望着。

有道是要想富先修路,如果县城到阳湾镇上那条公路重新修平整,对坐落在阳湾镇和阳湖县中间的养殖场来说,好处是不可预估的。

赵军一平头老百姓,对于这些城建的事说不上话,修路经费拨往哪个镇自然是各镇领导班子该争取竞争的事,不过薛明华这次下来考查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

薛明华便是从阳湾镇走出去的,如今薛家这一脉的祠堂还在阳湾镇上呢。

三只鹅卤味店,和薛明华多少也能扯上点关系,他们那牌匾还是薛明华的墨宝。

三只鹅还未揭牌,第一天试营业,也未放炮也未舞龙舞狮,闷不吭声的,店里就客似云来。

第二天试营业,店门还未开,就有不少周围固定住户来门口候着,店门一开,客流明显比昨日增加了不少,加上逛街的客流,哪怕有不少人打包带走,那两间店铺里桌子就没有空置过。

一些暗中观察的同行,原本想等晚上再进店里探探虚实,不想中午一过,店里食材消耗一空,店门口挂出售罄的告示牌,再有慕名而来的客人上门只拿到一张开业优惠券,空着肚子又离开了。

赵军知道明天肯定会有一些有心人上门,暂时肯定不会闹事,以后就不好说。

毕竟挣太多很难不让人眼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