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中国公学(2 / 5)

加入书签

李谕买了一份《大公报》,发现如今的广告语更扯,什么“仙岛妙药,药到病除”。

日本人还把自己当“仙岛”了。

他找到唐绍仪问了问,才发现情况比自己想的要复杂。

“广告发了好几个月,是真有钱,几乎每一期都发在最显眼的位置,”唐绍仪说,“而且药房拿药还可以赊账。”

“赊账?”李谕问。

袁世凯叹道:“当年甲午战败对招商局的打击同样很大,几乎丧失了远洋航运能力,但我可以在内河航运上鼎力支持。”

事情果然不好办,航运业太花钱,目前完全被欧美几个大国控制,连日本都很难打开海路。

而且五年之后说不定英国或者荷兰、丹麦的航运公司就会接过来,尤其英国这种最重视海权的国家。

李谕只能说:“先做好内河航运也不错。”

告别袁世凯后,李谕又在天津待了几天,有时在吕碧城的北洋女子学院,有时去自己和张伯苓、严范孙他们共同创建的中学看看。

“就是药物卖出去后,再给日本人进货钱。”唐绍仪说。

李谕一惊,这不就是后世的“赊销”嘛,经营手段很有一套啊!

唐绍仪又说:“不仅如此,日本方面还在邮局里开设了售卖点。”

好家伙,社区团购的雏形?

李谕好奇道:“谁搞出来的这副药?”

这几天李谕在天津也看到了曾经在上海看到的那个日本“仁丹”广告。

路过药房时,发现卖得很火爆。

时不时就可以听见有人打听哪里有卖的。

有人去药店问:“我肚子疼,腹泻,还浑身乏力,好像是中暑了,该怎么办?”

药店的人甚至在没有医生的情况下就说:“简单,你服用‘仁丹’就好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