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孔子孟子都曾离婚?还有李清照?(1 / 2)

加入书签

《大戴礼•本命》中列出“出妻”的七条理由,名曰“七出”,让“妻出有名”:

妇人七出:不顺父母,为其逆德也;无子,为其绝世也;淫,为其乱族也;妒,为其乱家也;有恶疾,为其不可与共粢盛也;口多言,为其离亲也;窃盗,为其反义也。

据传孔子是以“口多言”为理由休妻,这个理由或许是“莫须有”,但孔子按当时的礼法行事,又有什么可责怪的呢?

孔鲤的生母被孔子所休,孔鲤自己也把孔伋(子思)的母亲休了,理由当然在“七出”之内。

孔子的孙子、《中庸》的作者子思,则比祖先们做得更绝,其“出妻”死后干脆不让其子孔白(子上)“丧其母”。

在古代,名人离婚同样备受关注。

孔子“离婚”迄今为谜

中国古代的离婚者中,名气最大的当属孔子,但其离婚的是非、真假,一直到现代仍存在争论。

据《孔子家语·本姓解》所记,孔子19岁时,娶了宋国的丌官氏为妻,一年后生了儿子。孔子是当时鲁国的文化名人,国王鲁昭公听说后,送来了鲤鱼,以示祝贺。孔子觉得这是家门莫大荣幸,遂给儿子起名“鲤”,因是头胎小子,取字“伯鱼”。

据说,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也曾“出妻”,原因是原配施氏连生9个女儿,却未能生出一个儿子。后来,已是老头的叔梁纥将孔子的母亲、当时年仅17岁的颜徵娶回家,这才有了孔子。另外,孔子的儿子孔鲤、孙儿孔伋(子思)也都有与老婆离婚的经历,故有“孔氏三世出妻”一说。

《礼记•檀弓篇》有言可证:子上之母,死而不丧。门人问诸子思曰:“昔者子之先君子丧出母乎?”曰:“然。”“子之不使白也丧之,何也?”子思曰:“昔者吾先君子无所失道。道隆则从而隆,道污则从而污,伋则能安?为伋也妻者,是为白也母。不为伋也妻者,是不为白也母”故孔氏之不丧出母,自子思始也。

“孔子离婚”一事,直到唐代才被曝光,首次将其曝光的是唐代著名学者孔颖达。然而,不少现代学者都在质疑,因为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里并没记载孔子离婚的事情,已逾千年的唐代才曝光,可信度不高。

孔子于十九岁时娶亓官氏为妻,亓官氏生孔鲤。后来孔子把亓官氏休了。《礼记•檀弓篇》有载:

伯鱼之母死,期而犹哭,夫子闻之曰:“谁与哭者?”门人曰:“鲤也。”夫子曰:“嘻!其甚也!”伯鱼闻之,遂除之。

依照当时之礼法,被丈夫休了的女子死后,子女不能参加丧礼,所谓“为父后者,为出母无服”。孔子的儿子孔鲤因替死了的生母亓官氏多哭了几声,孔子闻之,便责怪道:“嘻,太过分哩!”

孔子是否休妻,后世多有人为其辩解,似乎圣人休妻就不光彩。但朱熹在《四书集注》中对此是肯定的,“伯鱼乃夫子为后之子,则于礼无服,期而无哭矣。”朱熹所言当系实情,孔子遵礼法休其妻,又有何不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女生耽美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