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咸鱼德妃小食堂 第96节(1 / 5)

加入书签

淑岚的预产之期将至,胤礽倒是来得少了。当胤禛再见他,问其缘由时,他脸上又出现了那种兴奋的表情。

“戴梓师傅如今虽忙,但在工部取用各色书籍十分容易,他便将这些书从工部取出来,给我自学。”胤礽压低了声音,语气里是按捺不住的喜悦。“但他说要我这次不可再声张了,不然落下了上书房正经的功课,他那边也没好果子吃。”

小胤禛只能无声地点点头,看着太子哥哥高兴的样子,想为他高兴,却也高兴不起来。这样背着皇阿玛,耽误了正经功课,在皇阿玛给指了新的师傅之后,还去寻戴梓师傅,若是被发现了,恐怕后果不堪设想。

况且,他也听说过,自从他试枪那日当中让荷兰使者失了面子之后,那些外国使臣与朝中当官的外国人瞧戴梓便如瞧眼中钉一般。

只因这些外国的传教士中,其中虽然不乏知识渊博者备受重用,但只靠着一些西洋玩意儿便在皇阿玛面前招摇撞骗的家伙也不少。这样的外国传教士们凭借着在御前行走的特权,又时不时地拿出新鲜玩意博皇阿玛的喜爱,便抱起团来,对真正扎实研究的有识之士进行打压。

就如同后世的家庭教育,也是如出一辙:在孩子小的时候,做父母的便常常叫孩子去学习各式兴趣课程,从体育到音乐到美术,不一而足,并且要求孩子们在这些兴趣的领域里取得一定成就,才算不辜负了父母的期望。但当孩子真正对这些爱好产生兴趣,并想以此为生后,父母的态度就会发生一百八十的大转换,认为孩子是玩物丧志,兴趣永远只能是兴趣,而非正途。

而胤礽这个太子,他的正途自然就是学习帝王之术,火器枪械这等学问,自然属于末流之术。作为帝王的兴趣,自然是不错的,然而若是对这等“末流之术”的钻研兴趣超过了其他的正经书籍,那玄烨这个做阿玛的,即使再疼爱太子,也不会一味顺着他的心思来。

玄烨除了作为阿玛的身份,更重要的身份便是大清的皇上。他从小专心读书,自然不会忘记史书上的教训:远一点的如痴迷于书法之道的赵佶和沉迷吟风弄月的李煜,唯有书法和词作流传到了后世,皇位却没流传下来;近一点的,就说明熹宗朱由校,也是痴迷于在斗室中制作木器,对宦官引来的祸事视而不见,才对国家社稷无用。

将戴梓师傅和太子哥哥分开是好事?胤禛并不这么觉得。

他还记得在遇见戴梓师傅前,太子哥哥的确实谦和有礼,但却看不出有什么情绪,也看不出有什么喜好。而那一日试枪的雀跃,是他第一次在太子哥哥眼中看到这样充满光彩的神色。

而戴梓师傅,便是首当其冲被打压的那个。

明里暗里地将各种杂务交给他不说,连研究器械的时间和机会都被大大地挤压了。

胤礽有时实在看不下去,也会在皇阿玛面前隐晦地为戴梓师傅说话,殊不知他越是这样,皇阿玛便越想断了他们之间的往来,尽可能地减少戴梓对胤礽的影响。

终于,在戴梓的书案被堆积了的杂七杂八的繁琐公务文件完全淹没之前,他向皇上提出了出海调查新式武器的请求折子。

当玄烨看见那言辞恳切的折子时,心中自然是欣喜。

“那到底皇阿玛是对的,还是太子哥哥是对的呢?”想了半晌,胤禛还是对额娘抛出了这个问题。

如果如皇阿玛的愿,将太子哥哥永远拘在这高墙之内,太子哥哥的脸上恐怕再也见不到那样开心的神色了。

淑岚沉默了半晌,这个问题若是被旁人听去,若是说出了玄烨以外其他人的名字,想必就是掉脑袋的罪过。

“你太子哥哥长大了,他会找到自己该走的路的,为自己负责。”淑岚想了想,虽然不知道小胤禛听不听得懂,但还是开口说道。

小胤禛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一边想着太子哥哥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一边低下头扒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