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2章 它是狮子的爸爸(3 / 3)

加入书签

虽然说狮子远在非洲和阿三那边,我们不妨想像一下,龙游八方,没准什么时候就跑到了阿三那里,见到了狮子。因为狮子不是华夏产物,龙指定没见过,心里可能想,这是什么东西,老子来一下看看,什么感觉,于是就有了狻猊这种物种,这也就是为什么华夏山海经中记载的狻猊形象,跟狮子很像了。

“虽然说狻猊形似狮子,但是这家伙喜静不喜动,好坐,喜欢烟火,关于狻猊的记载,我曾经看过一本古书,书名我忘记了,不过在那本书上,我第一次看到狻猊打架的过程。”陈阳说着话站了起来,笑着走到井上面前。

《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了一种怪物,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相繇又称相柳,上古时代神话传说中的凶神,共工的大臣。身体像蛇,但是有九个头,食人无数,所到之处,尽成泽国。

“因为它是水神共工的臣子,所以它也会水,而且它喷出来的水有毒,又苦又辣,吃了会死人。大禹在治水的时候碰到了相柳,为了保护百姓,就跟相柳打了起来。其实大禹并不是相柳的对手,就在危机关头,一只狻猊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见到大禹被相柳追杀,为了救下大禹,跟相柳打了起来。”

“别看狻猊喜静,但它毕竟是神兽,根本就不惧怕相柳,就这样两只猛兽斗的是昏天暗地,狻猊看着相柳喷溅出的血液,落在了大地上,庄家瞬间就枯萎死了,四处都是它喷出来的洪水,狻猊不忍老百姓继续受罪,于是从口中喷出一团烟火,将相柳包裹住。”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当时老百姓对狮子有多么好奇,为了看一眼由人扮成的狮子,发生了都发生了踩踏事故。”

魏晋南北朝,由于战乱动乱,使人民生活困苦,人心不安,佛教大受欢迎,狮子形象也开始提升。从佛教用语可以看出狮子在佛教中的崇高地位。例如大英博物馆馆藏的文殊菩萨,他架乘狮子,双手执剑。

还有释迦牟尼佛祖被称为“人间狮子”,连带佛所在的床或地被称为“狮子座”,是“佛祖座席”的意思,把佛的话比作“狮子吼”,甚至少林寺还有一门功夫,称作佛门狮子吼,因为佛为人中之至尊,因此人们用狮子来形容佛的大无畏。

唐朝之后国力强盛,西域各国为了交好巴结,纷纷加大贡狮的数量并换取赏金,唐太宗还特命虞世南作《狮子赋》,阎立本作《狮子图》等,当时琉球与大唐交好,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随着佛教的发展,才将狮子一词传入了琉球,但因为狮子数量稀少,并没有流入琉球。

唐宋之后狮子慢慢从皇室走入民间,但即便这样,狮子的形象在民间也一直是个谜,一直到了明代,由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贡狮大量增多,狮子的形象也慢慢开始了转变。明代是狮文化的高峰时期,许多宫殿、园林、府第、衙门前都设置石狮子守门,成为古代建筑不可缺少的装饰。

陈阳冲着井上嘿嘿一笑,“井上先生,听好了,精彩的地方来了!”

相柳不知道是狻猊的策略,还以为狻猊害怕了自己,准备用烟火困住自己准备逃跑,于是冲出烟雾准备追击狻猊。就在相柳九个头中的一个头露出烟火之后,狻猊突然出现,一口就咬住了相柳的头,用力一甩,相柳的一只头就这样被狻猊活吞了。

相柳这种怪物,毕竟是在共工身边的臣子,那是有一定法力的,头要是被砍了,自己还能长出来,可是被狻猊咬掉一只头之后,它发现居然长不出来了,这时候相柳知道不好,自己不是狻猊的对手,于是转身就跑。

“相柳在前面跑,狻猊在后面追,相柳跑的快,狻猊跑的慢,结果被相柳跑掉了。后来相柳跑到了一处小岛上,在这里没人是它的对手,慢慢的称王称霸,只不过以为内没了一个脑袋,它只能改成另一个名字,八岐大蛇!”

“八嘎!”井上听到这里,红着眼珠子,一把抓过了陈阳的衣领。

“可以这么说,到了明代的时候,老百姓才知道狮子到底是什么样子,”陈阳看着井上笑了一下,拿起坐狮像,“您拿来的这件隋唐时期的坐狮像,其实是当时工匠按照狻猊改良后的形象来做的。”

“所以,说它狮子也可以,但我个人认为,既然当时的工匠是按照狻猊的形象来做,那就应该算作是狻猊!”

“狻猊可能井上先生不知道,”陈阳咧嘴一笑,“在我们华夏神话故事中,它是龙的儿子。”

根据明代谢肇淛《五杂俎卷九·物部一》记载:龙性最淫,污牛生特龙,污马生龙驹,污驴生春龙,污羊生猖龙,污猪生债龙(又名猪婆龙),要是污了野鸡,下了蛋,入地一年走一尺,四十年起蚊,它一出来,能使山崩地裂,周围带出四十丈水来,乃是龙王爷的反叛 , 与牛交,则生麟(麒麟);与豕交,则生象,与马交,则生龙马(驹);即妇人遇之,亦有为其所污者。岭南人有善致雨者,幕少女于空中,驱龙使起,龙见女即回翔欲合,其人复以法禁,使不得近,少焉,雨已沾足矣。

“意思呢,就是说龙这种动物,生性好色,跟什么东西都可以结合,所以也生下了诸多物种。”说道这里陈阳打了一个响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女生耽美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