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潜锋芒(2 / 4)

加入书签

在庙堂衮衮诸公之中,他是天子曹叡最器异的重臣之一,也知道曹叡对夏侯惠的期待与定位,出于为君分忧之心,便隐晦的提了嘴。若夏侯惠参透了必然会对他心怀感激;而若是没有,他所说的话语不过是泛泛而谈罢了,没有什么可指摘之处。

另一层缘由,则是他对夏侯惠印象不错。

只要他挽回威信,日后有的是机会出兵诛杀贼子轲比能;但若是他无法挽回威信,莫说诛杀轲比能了,他维护君权都很难。

要知道,魏国先前可是历经过夺嫡的。

且曹丕在军争之上毫无建树,而如今的他连子嗣都已丧亡殆尽了。

若是有人想诟病他“德不配位”是不乏理由的!

蒋济知道这点,所以没有提及以泄归泥为间的见策,在彻底解决鲜卑边患与维护曹叡权威之中,选择了后者。

而潜邸旧臣毕轨的兵败,让他背上了一个识人不明的指摘,让他这种备受掣肘的处境雪上加霜。

所以,他如今的当务之急是挽回君王的威信。

尽快在并州取得一场胜利,从鲜卑身上将颜面找回来,将毕轨兵败的坏影响消除掉。也唯有如此,他才能继续保持着强势与群臣博弈。

故而,以泄归泥为间这种不可控的谏言,对于他而言就是节外生枝!

不可能推行!

但夏侯惠没有看到这点。

又或者说,凡事皆从社稷角度出发的他,根本没有思虑过曹叡的处境。

这让曹叡很失望。

明明,他都不吝擢拔、想将之培养成为心腹爪牙了,但备受恩宠殊荣的夏侯惠却没有“君重于社稷”的觉悟。

这也是蒋济主动出言提点夏侯惠的理由之一。

因为一旦泄归泥反噬了,让原本胜券在握的此战落败了,他的威信将迎来巨大的打击,也会让他在与群臣的博弈中就此落入下风。

先前的石亭之战、曹真伐蜀失利,已然给他的威信造成打击了。

若是再败给鲜卑,那质疑他的声音将遍布各州郡。

不管怎么说,他终究是继成之君。

没有武帝曹操南征北战开创基业所积累的威望,也再也经受不起败绩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