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4章 天下再变(2 / 2)

加入书签

现在曹操的整个大军全部压在了江南长江沿岸,和孙刘联军对峙,其实正是幽州出兵的最好时机。

然而吕鹏却拒绝了手下们的请求:“三方战斗还没有出现真正的结果,我没有必要替别人做嫁衣裳,赤壁之战,我绝对相信曹操会大败亏输,到时候才是我们真正出兵的好机会。”

徐庶就有些焦急:“曹操势大,孙刘即便是联合,在原先的战争中,已经大伤元气,也没有和曹操对抗的资本,如果这时候我们不去救援孙刘,一旦曹操将孙刘联军打败,以孙权的性格,定然要向曹操投降,而曹操一旦得到了江南,他就会取得江南巨大的财富基础,我们再要征伐他,可就要为此付出相当大的代价了,所以我和内阁研究决定,趁着曹操大军在长江沿岸和孙刘对峙,我们趁势而下,在救援孙刘两家之后,也能一统中原腹地。”

吕鹏就据理力争,坚决不同意现在出兵,总想坐山观虎斗,他坚信曹操一定大败,而内阁这次也强硬起来,坚决的和吕鹏对着干。经过一场艰难的拉锯战之后,最终吕鹏不得不作出让步,服从了内阁的精神,不得不决定在6月份的时候,开始对曹操展开坚决的进攻。

这个建议当然被以鲁肃为代表的人所反对,曹操,在士大夫的眼里,就是国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是士大夫坚守的节操,当一个人的名声坏了之后,再想找回来,千难万难。

于是两派相争,各说各的理,但是在这些人里,竟然没有一个人想要向吕鹏这个盟友加兄弟求援或者是投降吕鹏。

这个论调立刻招来所有人的反对,其中最激烈的就是孙权。因为所有的人都知道,吕鹏的所作所为就是统一中原,在他的思想里,就不可能存在一个军阀集团在他的势力范围之内,前有韩遂,后有张鲁,再后来干脆逼死了刘璋,按照周瑜对孙权的建议,还是打,即便是打不过,投降曹操也不能投降吕鹏,原因就是,投降曹操,还有公侯可做,投降吕鹏,别人都可以继续当官,唯有孙权最好的结局就是做一个富家翁,没有其他任何出路。

所以,以孙权的性格,怎么能够丢弃父兄基业?

但是投降曹操,日子也一定不好过,面子也放不下来。正在这个时候,诸葛亮白衣渡江,赶到了孙权建邺。

诸葛亮绝对没有想到,本来是两家强强联合,对付一个曹操应该是轻而易举,结果战争却打到了这样糜烂的地步,自己的主公一时大意,大军溃败,结果这一溃败不要紧,带动整个战局彻底的糜烂,诸葛亮带着大军,面对新蔡也不能全功,于是就试了一个空城计,买了一座空营,弄得一副瑶琴,将气势汹汹的司马懿吓住,然后大军撤回了荆州。

当他听说孙淳也大败亏输,输得比自己还惨的时候,当然大惊失色,面对气势汹汹的曹操,孙淳绝对不能投降,于是诸葛亮在朝堂上力排众议,放弃了向吕鹏求援,一个人,下江东说服孙权的继续联合抗曹。

后面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了,诸葛亮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在孙权的大堂上舌战群儒,最终说服江东整顿三万水军,刘备出荆州十万人马,在赤壁和曹操南下的大军对峙。

这一对峙,就到了第二年的四月,吕鹏回到了幽州之后想要开战的时间。

拿着现在的军情报告,吕鹏真是苦笑无奈,自己的人品竟然差到这种地步,作为自己的两个盟友,竟然宁可抱团取暖一起去死,也不向自己求援,当然,即便是他们向自己求援,自己也绝对不会答应的,自己习惯性的是落井下石,哪里给人家做过一次救命稻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