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自找无趣(1 / 2)

加入书签

对此,辛鑫不止1次问过荆涛,他怎么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把各个岗位的情况摸得1清2楚,对此,荆涛笑而不答。

芮晓枫听到有人走过来,她抬起头,将桌上的1盏小灯按下,这才看清进来的是荆涛。

她没有起身,而是冲他点了下头,继续低头工作。

荆涛坐在她旁边,想好的问话忽然不想说了,就这样静静地看着她,他发现,这个芮晓枫身上有1种很复杂的气质,让人琢磨不透。

她外表给人的印象是不多言不多语,跟同事们不远不近,始终保持1种很神秘的距离,来了这么长时间了,没见她跟谁走得近,1直都是独来独往,但是干起工作来1点都不含糊,经她手编发的稿件,没有出现过1次疏漏。惯于发现问题的辛鑫都很佩服。

改革后,所有岗位包括每道工序甚至发稿量、后期制作时长,都被量化并有与之对应的考评和绩效制度,每个人都有了紧迫感和危机感,尤其是原电视台的职工工资普遍比报社工资低,所以在薪酬方面,中心制定了同工不同酬的追赶办法,3年实现工资并轨,有政策倾斜,也有激励机制,电视台的职工工作热情比以往更为高涨,每天都有人加班。

印刷厂在赶印第2天的报纸,确保明天1早市民看到当日的报纸。2楼编发中心区域灯光暗淡,这是常态,编发中心白天工作紧张,类似于整个中心的“中转站”,所有电视、报纸的稿件经他们编发、过审后,接下来就是电视后期制作、排版印刷,工作性质决定晚上很少有加班的现象。

这时,带班领导周娟拿过来1个值班日志,荆涛粗略翻看了1下,仅今天就派出3十8次记者,这里还不算各个频道、板块节目组的自采行动,涉及到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活动的十起,市直各单位采访活动十1起,其余7起则是临时派出的应急采访,这些应急采访任务大多是突发的新闻事件。

自从媒体中心成立后,加大了对社会新闻的报道,专门辟出1个社会应急采访部,当应急采访部人手不够用的情况下,指挥中心有权调动其它部门的记者。

就在荆涛准备离开的时候,他猛然看到编发中心1角的灯光亮了,有人来值班。

芮晓枫不见荆涛出声,她感觉到了异样就回头看了他1眼,发现这位中心主任正手托腮帮,目光并没在自己的身上。

虽然他没有出声,但旁边有个活物,她也集中不了精力,何况还是顶头上司。

“你……有事吗?”芮晓枫问道。

荆涛诧异,回过神说道:“没有,就是想看看你。”

这个身影似乎有些熟悉。

“是芮晓枫。”孟海洋在旁边说道。

想起白天张亚杰的话,他走出指挥调度中心,直奔2楼编发中心。

果然,在编发中心的1角位置上,坐着正要准备工作的芮晓枫。

在媒体中心成立过程中,芮晓枫算是有功之臣,许多内部机制的设定,她都有参与,只是这种参与她都是通过邮件转给荆涛的,她不希望大家知道她参与了改革方案的制定,这1点在开始的时候就跟荆涛明确说明,所以,荆涛拿出的方案,被辛鑫和张亚杰暗暗叫绝,尤其是辛鑫,原以为荆涛是门外汉,不想却如此专业、地道,尤其是在绩效方案的制定上,细致入微不说,简直没有任何遗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