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拜师仪式(2 / 4)

加入书签

李家的事咱们先说到这,咱们回过头来再说姜家,姜家老大姜必德,也就是姜开立的父亲很生气,他想不明白为什么姜家好好的传承要传给外人,那老祖宗所留下的典籍自己每次翻阅的时候也都是“珍而重之”,却让这三叔轻易的送给了别人。气急了的姜必德索性闭门不出,连就诊的病人也拒之门外。

姜家三叔祖姜光北老爷子听说了以后,来到姜必德的屋门外,连屋子都没进,只说了一句话就转身离开,这句话也是这本书的精髓,这句话是什么呢?那就是说姜必德是“不堪重用的东西”。

少卿之后将含在嘴里孩子的脚趾拿出后,用手指按住脚趾上的伤口呼唤了一声:“丫头,去取一块干净点的布条。”

(文中所说的治疗方法只适合当时的医疗条件,望所有看客切勿模仿。)

三叔祖的所有动作凤萍都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中,她感觉到自己家孩子能有这样的一个师父是李东的福缘深厚,日后一定让李东好好报答师父。

李东现在虽然小,但他已经记事,若干年以后他每次想起师父曾经对自己的好,都会有一份特殊的感动……

1986年的12月12日,星期日。丙寅虎年农历的九月初九重阳节。这一天正是李东拜师的日子。也是李东“平生”最为高兴的一天。因为在这一天他看到了爸爸、因为在这一天他穿上了跟陈真一样的中山装、因为在这一天所有的人都其乐融融、欢聚一堂,在李东的眼里今天一切的一切都那般的美好。其实,李东哪里会知道这拜师背后的故事……

撕扯孩子的凤萍,倔强的执意要带李东去医院,又舍不得用力撕扯,嘴上还得劝解着孩子,母子俩就这样僵持着。

马上就到拜师的日子,姜光北三叔祖对这件事非常的重视,这两天一直在安排着具体事宜,尽管李家人做起了“甩手掌柜”,姜光北老爷子也浑不在意,因为他知道李东母子的难,也知道一个妇道人家,不能把事情想的面面俱到那是难免的。后天就是拜师的大日子,姜家请来了好多的来宾,可有几个人他却觉得由李家请比由他请更为合适,于是,就想跟凤萍商量一下,也包括商量一下仪式的具体事宜。

“这是怎么了,孩子怎么哭闹的如此厉害。”

那个当时的东北农村,基本上都夜不闭户,来外人也不敲门,大多数熟人都是走到院子喊上一句,“谁谁在家没”就当是敲门了。今天,姜老爷子听见了自己徒弟的叫喊声,因为太熟,所以直接进了屋。

这几天李东也跟姜光北这个面容和善的师父熟络起来,他发现自己师父跟别的大夫根本就不一样,于是,看见自己师父来了,将脚从母亲手里挣脱出来,直接将小身子钻到了师父怀里。

咱们先说李家这头,李东父亲昨天就已经回来了,像当今的人正常情况下应该先回自己家。可文治他没有,他是先去了李东奶奶家。

这老太太看到出去三年的儿子一分钱都没拿回来气的火冒三丈,骂大儿子现世报、白吃饱,反正什么难听的话都骂出来了。等老太太骂够了,文治才把李东拜师的事跟老太太讲,其实老太太早就从儿媳妇那知道了这件事,又听到了大儿子亲口告诉自己,心中还是挺高兴的。可嘴上却一直在数落文治的不是,说文治不懂礼数,应该提早回来通知家里,也让家里提前有个安排。

文治在老妈那受尽委屈,半夜才回到自己家,回到家的他又遭到了自己媳妇凤萍的冷落。因为凤萍等了他一下午,是等了又等、盼了又盼,可一直都不见丈夫的身影。

两头都不讨好的文治气的一头钻进了被窝,可趴在被窝的他感觉自己很窝囊,独自蒙着被流泪。

日后在李东成名后是这样评价自己的父亲的:“人是好人,可太过老实。孝是真孝,但孝的愚昧。”

“小心。”

看见自己儿子这么大幅度的动作担心的喊到。其实,她根本就没用力抓李东的脚,不然哪有那么容易就被挣脱的。

三叔祖看了一眼李东的伤口,问凤萍:“家里有酒没有,给我弄一点。”

凤萍想要去小卖部(过去商店的名称)买一瓶,忽然想到前几天迁坟的人好像有喝酒的,于是找来了喝剩下的空酒瓶。由于,当时条件的不好,那些人又嗜酒如命,空了半天才弄到“不到半酒盅”的酒。

三叔祖其实是看到了凤萍的动作的,平时他这个人又相当的注意卫生,甚至还有一些洁癖,但是看到自己徒弟的脚,他丝毫没有迟疑,将酒倒进嘴里漱口,漱了好一会的口,将酒从口中吐出,又将李东的脚趾含在了嘴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