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第16集《八识规矩颂》(1 / 6)

加入书签

再看俱生法执,看释名:

二、缘□□所说自性等相,起自心相,分别计度,执为实法。

举出一个例子,像数论派,数论派说这个自性。前面的蕴处界是指一个有为的,有为法,这个是多数是指无为法。就是这个自性,生起一个自心相,分别计度执为实法。

在禅宗里面,有一个禅师他去参访一个开悟的祖师,说:《楞严经》讲常住真心,这个常住真心是不生不灭的,但是到了坏劫的时候,这个大三灾,火烧初禅,水淹二禅,风吹三禅,大火生起把须弥山都烧坏了,那么那个时候常住真心坏不坏呢?

这个祖师说:坏,会破坏。这个禅师很不高兴,这个常住真心怎么会被火所坏呢?他就离开了这个祖师,又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了。问,你从什么地方来?我从某一个祖师地方来。那个祖师有什么法语呢?我问他常住真心坏不坏,他说坏。

这祖师说,是的,你心中所认为的常住真心是会坏的,为什么?佛陀讲常住真心,那是无我无我所的,那是跟毕竟空无我无我所相应的,没有一种自性执的。那个常住真心不是一个你所想象那么一个独立自主体性的,不是这样子的。你认为有一个常住真心,那是很独立的,它不受因缘改变的,是一个很真实独立的东西存在的,那个东西就是会坏,因为那个是你捏造出来的,那个东西跟真理不相应,是会坏的。

好,我们看补充讲表第二,法执。

这个法,我们先作一个说明。什么是法呢?就是:

轨生义解,任持自性。

这个法它的性质有两个。第一个它有一定的轨范,这个轨范能够使令我们生起我们对它的了解。比如说抚尺,抚尺有它的轨范、它的相貌,它有一定的相貌。第二个它要任持自性,它要能够去保持它这个性质,不能经常改变。这抚尺,昨天的抚尺就是这个样子,今天的抚尺也是这个样子,这叫作法。第一个它有轨范,能够使令我们生起对它的理解;其次,它能够任运去保持它的性质。当然这个法包括了色法、心法,也包括了有为法、无为法,这一切的都是法。

这个法执也是分成两部分。第一个是分别法执,第二个是俱生法执。先看分别法执,看释名:

所以这个外道,今天我们并不是说他的名词定义的问题,不是说这个名词讲得好,讲得多玄妙,自性真如都没关系,就是你讲的东西的内涵是不是合乎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的这种缘生无性的道理,这个是重点。外道也能讲出自性,但是他那个自性是有独立自主体性的,这个问题在这个地方,而这种独立自主的体性多数都是在禅定当中他自己发现的,在禅定当中发现的。事实上,那个都还是因缘所生法的。

所以说□□所说的自性等相,起自心相分别计度执为实法,不过当然这样的一个自性,已经比前面的蕴处界的执着更加地精妙了,这个法的执着更精妙了,更精致了,但是都还是执着。

看伏断:

此二法执粗故易断,入初地时,观一切法法空真如,即能除灭。

这都是由第六意识的分别所生的,是比较粗显的,你从前面的资粮、加行位到了见道位的时候,这个时候在禅定当中观一切法空,无我无我所,这个智慧就能够除灭。

谓由现在外缘力故,非与身俱,要待□□邪分别,然后方起,故名分别,唯在第六意识中有。

这个分别的法执是由现在,就是现生的外缘力故。这个外缘力就是□□跟邪分别。这个是发生在第六意识,就是由第六意识的分别才有的。第六意识入无想定,这个分别的法执就暂时不起现行了。

看种类:

一、缘□□所说蕴界处相,起自心相,分别计度,执为实法。

我们看到外道或世间的学问,说有这个蕴、有处、有界——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等的相貌,我们认为这个相貌是真实的,分别计度执为实法。《成唯识论》是说,□□也包括了小乘在里面了,这个法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女生耽美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