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脚踏两只船(1 / 4)

加入书签

范晔原打算把孔熙先献给他的天文图谶送于刘义隆,转念一想,你对我不仁,我也对你不义,何必再为你献殷勤呢,便又揣着图谶告辞回府去了。�

刘义隆听罢范晔的一席话,眉头紧皱起来,他是一代鼎君,他知道自己说话的分量,要么不言,要么必切中要害。从范晔的思维角度来看,也确实是难责陈善。便扭转话题道:“范爱卿到宣城有六个年头了吧?”�

“启禀陛下,微臣到宣城任职正好六年!”�

“爱卿在任有何感想?”�

“做一方官,保一方平安呗!”�

“说得好!”刘义隆很欣赏范晔的直率,又问道:“按照朝廷人事制度,为官一任,五年必须调换,不知你有何打算?”�

范晔虽然对孔熙先看法不佳,从来就没把他放在眼中,但此人有一点歪才,尤其能用天文图谶测算出天下之事,使范晔对孔熙先的态度有点改变。当孔熙先说到朝廷不久又要互相残杀,造成天下大乱时,他便想去朝上探听一下虚实。�

这天,范晔带上《后汉书》帝后纪和列传表,来到建康城华林园。�

华林园始于东吴。东晋时园内建立宫室,筑有景阳山、武壮山,造景阳楼,凿天渊池等。宋文帝刘义隆登基后,又琴堂、清暑殿、华光殿、华林阁、竹林堂、含芳堂,整修了景阳楼,修筑了蔬圃与景阳东岭,使整个华林园花木嘉秀、华贵壮美,面貌焕然一新。从此成了南朝皇家园林中最著名的一座林园,也成了帝王和皇子皇孙的娱乐中心。�

久病初愈的刘义隆,今ri高兴,在欣赏了竹林堂、含芳堂的风光后,这才来到清暑殿。刚刚打坐,忽听内侍禀报:“宣城太守范晔,前来拜见陛下。”�

刘义隆早就有意诏见范晔,便吩咐道:“准见!”�

范晔道:“陛下把微臣放在哪里,微臣都鞠躬尽瘁。”�<地处淮水南岸,南引汝、颍两水,东连三吴富庶宝地,北为中原腹地,西接陈许,外有江湖为阻,内有淮、肥水利,地理位置重要,是南北要冲。寿chun南有芍陂,原有旧沟引淠水入陂。那里有良田万顷,但堤堰失修,夏秋常发生旱灾。始兴王刘义欣正在进行修治,以利灌溉,使农业得以丰收。但始兴王缺乏?”�

&n,便模棱两可地道:“微臣是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吧。”�

刘义隆道:“爱卿才思敏锐,到那里去一定能治好芍陂。”�

范晔道:“盛名之下,其实难符,有多大力就出多大力吧。”�

刘义隆道:“人各有能,因艺受任,你就不要再推辞了。”�

范晔叩见刘义隆后,呈上《后汉书》帝后纪和列传表道:“微臣已修编出后汉书纪、传表,请陛下御览。”�

刘义隆接过《后汉书》表,从头到尾详细地看了一遍,道:“范爱卿修编的《后汉书》的确有新意,可就是把当时政治黑暗揭露得太露骨了,这是要遭到群臣们非议的。”�

范晔道:“后汉贪官污吏横行,农民苦不堪言,司法不力,却是历史上罕见的。年年都号称国库充裕,其实不过是假象。那些歌功颂德的谎言,骗得了百姓,骗不了微臣,岂能骗得陛下。如果不如实写历史,不揭露劣迹,国家何以长治久安?未来稍有风吹草动,这个帝国就会全盘崩溃。”�

刘义隆听后,没有吭声,只是用笔在《后汉书》表上圈圈画画,最后落下了四个大字。�

范晔看着文帝刘义隆批下的“同舟共济”四个大字,不觉来了jing神,便试探地说道:“臣历观前代史和两汉的故事,诸藩王为政,如以妖言诅咒,企图侥幸嫁祸于人,就要以大逆之罚。何况彭城王的jian心叛迹,已远近彰著。而且大的梗塞经常存在的话,必将加重阶级次序的混乱。即使骨肉之间,也是很难说的。臣受陛下恩重,所以冒犯皇上,披露此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