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太阳照在甜水河上(2 / 4)

加入书签

所以庄子里连赵家老族长自己都要去地里做活儿,庄子里壮劳力还得要下海,那才是主要收获。

赵家族长大儿子即墨做小吏,二儿子莒州做小吏,后来乱世闹得慌,老族长便将两个儿子都叫了回来,咱们也不是那做官之人,用不着为一方职守操心,然后就把他们两家都搬到庄子里来住了,毕竟庄子里安全些,能抵挡一阵子。

庄子防护措施确实是挺到位。

早几年前,当世道慢慢开始乱了起来时,老族长偷偷命人打制枪头,并果断地命令庄子里青壮们集中起来打墙垒------这是山东地方上常见一种墙,不是砖墙,也不是石头墙,是一种用木桩夹着土坯墙,

墙上一人多宽,可以行人,有利于巡墙护卫。

榆园军1648年参加“曹州大起义”与同年全国各地发生反清运动一起形成了清初反清斗争一次高峰,势力范围也扩大到大。

鲁西青州府莒州理论上也是属于他们活动范围。

当然后来由于偏安一隅南明政权昏庸腐朽,因而无法统合群雄光复中原,后被清军整合兵力各个击破。

莒州县城外二十里处,靠近海边处有一座庄子,名为赵家庄。

这个庄子里大多是本族人,就算其中有外族人,当时也是挑选了一些良善之人来入庄。

这种墙修建起来便宜,维护起便捷,下雨要是把墙土淋松塌了,雨晴后添上土再砸,直到结实了算;要是两边木桩有根子烂了,那就再换一根。

一开始,庄子里青壮们烦不胜烦,直到一波又一波流民路过时------赵家庄子人才发现,这墙垒是一条保命墙垒。每当流民们成群来了时,他们都关闭了大木头门,几百个男人都马上拿着武器上了墙垒开始护卫。

一般流民看了后,就离开了。攻打这个庄子成本太高了,毕竟还有大户人家没赵家庄这样防备。

庄子里一共有二百多户,人口大约有一千多人,家家户户互相都很熟悉。

赵家老族长甚至都可以叫出每一个人名字。

原本,他们每天日子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交皇粮就交皇粮,交科捐就交科捐,日子还是能过下去。

赵家庄人大半海边有些营生,得了渔获便顺着甜水河一直去到莒州卖了,换些日常用品。

庄子周围也有一些薄田,可能是靠着海边近些缘故,不太产粮,只能种高粱------也就靠着甜水河边一些地方还能肥沃一些,粮食产量不高。但那也是粮食,能活人。多辛苦些,多开点地,怎么也能产一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