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台湾级帆船定型记(2 / 4)

加入书签

其实两个人就是直接把1851年版"巴尔摩纵帆船"拿出来了,没有一点点改动。因为这种船型经历了无数考验,存时间长达百年。

它有长长凸出首、尾柱,这增加了甲板有效长度,龙骨有向尾部下倾趋势以获得较大尾吃水,既提高了船之纵稳性和航速,而且使其水下船体横向水动力中心大大后移,从而能好地与风帆压力中心相平衡,利于抢风航行和减小横漂。

其横剖面船中均为v型,这与以往商船采用形横剖面大不相同,该船亦比一般商用帆船细长,长宽比约5:1,该船使用平甲板,船上没有上层建筑,其行船时外观又低又长,艏艉线型优美,这些都有利于减小阻力,便于操帆抢风,提高船速。

该船没有后支索,两人把桅杆后倾设置,以用来平衡风帆推力。

然后,吴杰厂长和樊修技术员尝试着那顶桅上做一点改进,加上了悬挂斜桁三角帆。

指南针可以帮助航海者天气阴暗时辨别方向,明大陆航海事业因而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船舵技术上亦有所创。

例如舵叶上开许多孔,减少水阻力,不要小看这一点点改进,西方要到2世纪才采用这种"开孔舵"。

事实上,安江造船厂设计台湾级中式纵帆船时,就吸取了这两种船优点,并一些关键地方也做了改进。

这一点完全体现了船模身上,而且还拿出了翔实测试数据,让一直网上争论人哑口无言。

肯定还会有好,这是一句废话,但是,目前它就是合适,不服请看数据。

经过反复推演,两人发现,这样做效果不错,进一步改善了驶帆性能。

后,安江造船厂终于定型了这两船型。

吴杰厂长和樊修技术员把两种船型确定这个2左右吨位数是有原因,两人充分考虑了汉唐集团这一时期伐采、运输、处理能力。

当然造船工艺能力是先考虑……这次全木帆船制造都是以明人工匠为技术主力,说实话,两人心里总有些隐隐约约担心……头两艘船,吨位还是小一点合适。

数据是解决争论好办法之一。

这个船模身上,两人首先通过运用ad建模技术,使船身设计和建造符合流线型体;然后船体外部,用木沥青、桐油浸麻丝艌船缝,这样就比过去只用桐油和石灰填补船缝要严密,而且能防海蛀虫,内部则用赛璐珞艌船缝,这样防水效果远比古人方法好;大明式帆收放地方,重设计运用了定滑轮组技术。

其实原本想用小型蒸汽动力来代替,后来吴杰厂长和樊修技术一计算,发现确实省下了四名升降帆水手,但是这不同于机帆船,人家原本就有蒸汽机设备,他们要是现安装上,由此多出设备及燃料体积和重量,却大于六人位了……

后他们确定了,没有七百五十吨以上载重吨位,上蒸汽机设备性价比上不合算;然后将长把舵改成轮舵机械传动控制,同时把轮舵和船长室结合一起来安置,加装中大幅赛璐珞窗,免于风雨严寒……

台湾级西式纵帆船吃水线全长25米,宽56米,深26米,载重2吨。船上船员定员为十七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