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 一切背叛都是有原因的(3 / 4)

加入书签

更让他凉心的是,那郑彩竟然能从台湾之地得到了大量的粮食,军民上下皆安心也。

他又去了台湾之地,没有见到汉唐集团的人,倒是见了一个叫何斌的经理。

何斌经理得知他是国姓爷的人后,态度极好,在两人商谈之中,施琅才发现何斌经理早就有过找寻他们,然而一直没有成功,世事变迁,造化弄人,两人当时都唏嘘不已。

但是事过境迁,两人各为其主,双方就施琅所带的俘虏做了一些交换。

施琅当时笑着说:“何斌经理,这汉唐集团非同一般,远胜厦门郑家了。”

但是这个时期,隆武政权的所有兵权都在郑芝龙手里,而且隆武帝也真没有女儿,所以,这话里的水分可能不少。

但是从此民间都叫他“国姓爷”倒也是真的。

1649年(清顺治六年,永历三年),郑成功改奉永历年号为正朔;永历帝即册封其为“延平王”(郡王),从此亦有人称成功为“郑延平”。

当延平王郑成功成功地在潮州站住脚后,做为一个有为青年,他的眼光不得不投向了整个广东地区。

原本,施琅私下里有过建议,若是潮州之地不可有为,那么夺下厦门之地是一步好棋,那里是郑家起家的关键之地,郑成功毕竟是太师郑芝龙的嫡子,远比郑彩、郑联和郑斌三兄弟更有人际优势,再说了,除了郑彩的智谋让人略有顾忌之外,另两人不足为奇。

何斌经理问道:“何以知之?”

施琅说:“他们竟然可以让农夫手持火绳枪……”

何斌经理笑着说:“啊,那只是因为台湾野猪众多,怕它们糟蹋粮食而已。”

施琅当时笑而不语,心道,书生罢了,此处若是有强盗上岸,怕是不用汉唐集团动手,农夫们就将他们打跑了,但是不知道汉唐集团如何能镇住这农夫,而让他们乖乖交纳田租?

当时延平王郑成功听了后,面不做色,一来这两家算是同属郑氏一姓,有一些血缘关系,二来叔叔郑鸿逵肯定是不能支持这样的。

施琅只是点到为止,没有深入谈及,毕竟潮州之地或有可为。

此地才是粮米之乡,福建千好万好,但是那里缺粮啊。

待拿下潮州城后,施琅趁机去了厦门观望,这一见之后,便是彻底凉了心思。

厦门之地不可为了,单单是那沿岛所建的炮垒,几乎将厦门岛围成了铁桶一般,他暗自计算了一番,若是强攻,没有十万人,上千条大船是无法冲上岸边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