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四章 这是一个考验 续(3 / 5)

加入书签

汉军出身的李国英通过指责平西王吴三桂来表明,主子,我是关心你的,绝不会和那个吴三桂有什么瓜葛——

平西王吴三桂也是通过和如此愚蠢的言论来撕逼的方法表明,主子,你说吧,你叫我干啥我干啥。

伪帝顺治也是表明,你们都是我信任的奴才,你看,我都是公平相待,相关部门正在研究研究,在真相没有出来前,我不会冤枉一个好人的——

当然,这是生在1655年,明年的事情了,现在不可能生,但是不写出来,怪难受的。

在强盗集团中,谁学不会演戏,谁学不会用演戏的方式表忠心,那他就不会有前途的。

四川巡抚李国英上奏言,说云南、贵州还未平定,征兵转饷,因一隅之地,而拖“累数省已安之民”,旷日持久,势必“坐而自困”。他又说,以我强大兵力,还不能平定,不是我兵不强,粮饷不足,是“由封疆之臣畏难避苦,利纯功罪之念,先入于中”,却把忧患都推给了皇帝一人承担。

吴三桂看了他的疏言后,很恼火,于七月十二日上疏,反驳他的不实之词。

他先说明,取成都为根本之计的建议,是他最早提出来的,而李国英是在他之后才说这番话的,不过是他已的议论罢了。

所谓“畏避等论”,不知他用意何在!于是,他进一步阐明他的方略,以成都为“根本”,将来“进取滇黔皆有基,而接济亦可资一臂之力”。

这样,守也可守,战也可战,操掌主动权,“始称一劳永逸”。

平西王吴三桂在汉中府这些年也没有闲着,他鼓励耕织,展商贸,公开地挣银两。

他知道主子最不怕他一心想着挣些许银两了。

这个时空,长江的水道还是通畅的,慢慢地,浙闽有事的消息传进了四川地区,而且随着两份邸报,一份叫《汉唐时报》,一份叫《福建时报》的到来,把消息内容一一落实了。

这时候中年大叔平西王吴三桂感觉不太好了。

如李国英随便说的,“驻镇保宁一隅”,恐非得算。为表示他的决心,他坚决要求出征,愿率领在四川的各镇官兵为前驱,“进取成都、嘉定”,待收复之后,如让他共守,他可把属下官兵家口迁入成都;如命巡抚固守,他仍带部属回汉中。

他又说,目下“南方多事,狡寇狂逞”,他不能安居汉中。如“皇上不以臣为无用”,请下命令,独当一面军事,“臣何敢辞焉”!

他要求朝廷早定机宜,他随时听候命令。

伪帝顺治对他们两方面的意见,未做出明断,仅将李国英的奏文交付“所司密议”,却迟迟未见拿出具体方略。

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上,这是一次演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