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投资之论(上)(2 / 3)

加入书签

接着便听到孔德森抛出了他怕是早就想说的话:“晚辈现在滨海招商办就职,最后我就代表滨海招商办,对诸位的到来表示欢迎,若是有兴趣,可以来咱们滨海尝试投资,我个人会给予最大力度的支持!”

听罢,韩俊暗自点头,心道这家伙还不算笨,一番话说的不卑不亢,即向对方抛出橄榄枝,自己这边也没有低三下四,至于之前他给对方在寻人上提供帮忙的事情,孔德森更是只字未提。

其实滨海作为最早的几个计划单列城市之一,国家在经济上给予的优惠政策已经非常多了。其优良的投资环境摆在那儿,严格来说,招商引资并不难。孔德森之所以希望能在两位老人这里引来投资,最关键的原因还是他只是个新人,同时上面派的引资任务太重导致他有点儿乱了方寸。

在经过韩俊一番暗示之后,孔德森也想明白了,自己的位置摆的正,思路也清晰了起来。

机会是机会,但姿态要做出来。

“韩叔叔说的对,您和常爷爷只能喝这一杯。”耿晨曦巧笑嫣然。她这作为第三代,已经完全融入了宝岛的社会与生活,柔糯的宝岛腔韩俊听来觉得十分有趣。

“好的好的。”

常书宝兄弟俩跟众人不过说些场面话,并不热络,更多是俩人窃窃私语,多少还有点不耐。

只是跟老人聊天,年轻人总得跟着他们的思路走,老人谈性浓,特别喜欢讲述过去,韩卫兵就起个头,任由两个老爷子发挥。包括张海涛和孔德森偶尔附和两句,气氛倒也算热烈。

在中国的餐桌上,是少不得酒的。

果然,两位老人相视一眼,目露思索之色。

耿玉诚跟常汉文两位老人能在宝岛创下偌大家业,不是没有原因的。俩人都极具商业头脑,哪怕现在年入耄耋,却并不影响他们对商业敏锐的嗅觉。

片刻之后,耿玉诚老人面带微笑,可周身的气势则为之一变。

老人不能多饮,年轻人则没有那么多顾虑。

这“酒文化”说起来没个三五天是道不尽的。领酒便是其中之一。

席间,作为东道老韩频频举杯,张海涛跟孔德森是客,作陪自当逢迎。

轮到孔德森时,满怀心事的他实际早就等不及了。举杯起身,孔德森道:“今天能在这里跟两位老先生同坐,实在是三生有幸,场面话我也不太会说,您远来是客,我就随着韩大哥和张大哥,先祝两位老先生身体健康,再祝三位宝岛来的青年才俊工作顺利。”

他说自己不会说场面话,却在说着套词儿,韩俊听着有趣,忍不住有点儿好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