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你留下(1 / 3)

加入书签

常汉文家所经营的项目单一,在国内的投资其实尚未起步,可耿玉诚不同,他所一手创立的三和集团虽然以轻工电子类产品起家,但目前所涉猎的行业众多,已经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但在“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理念支持下,家中的考察团队已经奔赴各地,在资金与精力允许的前提下,寻求更为宽广的发展之路。

适当与适时的产业延伸和转型,进入多元化经营与发展,是一家企业可以长久存在与发展的必要“安保”措施。

道理很简单,轻工业与全球经济环境关联密切,一旦国际经济环境稍显恶劣,轻工业所受到的影响就很快体现出来,订单减少,成本增加等一些列连锁反应就会接踵而来。若是在此期间,我拥有另外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行业,那么我面对恶劣经济环境的抗压力必然会远远大于其他竞争对手。

在三和集团智囊团经过长时间调研之后发现,国内房产商品化改革,是跟国际接轨的一个明显讯号,参考RB的地产发展史,他们预计内地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其发展前景异常巨大。同时因为内地的政治经济政策,必然会让内地的房地产行业迥异于其他国家,会在一个相对封闭和稳定的环境中稳步增长,比起RB地产泡沫崩溃的风险,内地则有强大的政府支撑,其安全性更高。

这也是他们会选择投资地产业的最重要原因。

韩俊在店里的表现,着实让两位老人觉得惊艳。

不是因为他分析的有多好,一个成功的商人,在他的圈子稳固之后,总有一些常人难以企及的信息获得渠道,韩俊所说的这些东西,换做任何一个行业内的大商,都多多少少可以猜得到。

可问题是韩俊才多大?

席间两位老人跟韩卫兵沟通的时候也了解到他们家并没有在政府内部工作的亲朋好友。

如果照韩俊所说,他仅仅从外界所透露出来的丁点儿信息中捕捉到房地产行业或能腾飞的讯号,那这份远见如何不让他们感到惊才绝艳?

但就是这个在集团智囊团经过长时间调研而得出的结论,却被一个刚满十八岁的高中毕业生,通过生活中所观察到的细微改变就看出来了?

或许他想的没有智囊团的那帮高材生全面和长远,但这份见识就远超其他同龄人。

当然,他们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韩俊十八岁的身体里,却有一个从十几年后回来的灵魂。

原计划中,两位老人除了参加葬礼实际上再未有任何关于滨海的投资意向。

原因无他,滨海在他们眼中,不过是一个沿海的二线城市,其支柱产业不外旅游和物流,在国内目前也不是一流的。

若要投资旅游或者利用便捷的物流,深圳岂不是更好?何必退而求其次选择滨海?即便韩俊说滨海的发展潜力巨大,可这种潜力何时展现却是未知数。

可这次答谢宴之后,耿玉诚老人觉得或许真的可以在滨海留下点什么,这跟滨海的发展前景和速度无关,跟政府能否提供更优渥的扶持条件也无关,仅仅是因为,这里有个让他很感兴趣的小朋友,还有……一些不足以为外人道的原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