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难情缘 第271章 国恩寺说禅(2)(3 / 4)

加入书签

第四,禅是一条道路。禅既然是个方法,有了这个方法,就有路可循。

是一条什么路呢?是一条探索开发智慧之路。

我们每个人都具足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

禅传到中国后还有用拈花示众的方法吗?在禅宗的灯录、语录中,好像没看到有人在用这种方法。没有哪一位祖师拈起花来,你一笑——你哄堂大笑也没用,你不是见性。

所以,这种方法是活的,是动态的。

祖师他这么一做,一比划,你怎样能够知道他开了悟呢?这一定是要有那样的老师,再有那样的弟子才可以。

老师有见地,弟子有见地,彼此默契,心心相印,才能够达到这个效果。所以说,禅的方法是活的。

禅宗讲“不以死法与人”,就是它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因为世界上的事情本来就是平等的,一切都是平等的。

差别只是它的相,平等是它的性,我们要离相而证性,这样得到的受用才是究竟的。

第三,禅是一种方法、一种手段。这是从禅的方面来讲,不是从禅的究竟来讲。当然究竟不离方便,方便不离究竟,二而一,一而二。

从本质上看,禅是见性的方法,“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种方法,它最究竟的目标就是直指见性,不走弯路。

如何才是直指呢?就是要我们每个人自己是佛,要彻底地相信,不是半信半疑,而是一点怀疑都不要有。

古代祖师在接引学人的时候用过很多的方法,总结起来就有一千七百则公案。

一千七百则公案是什么呢?初步总结一下,就是一千七百种方法。

我想那也只是见于语录记载的,还有那些不见语录记载的,恐怕一万七千种方法也不止。

禅的方法和手段是因时、因地、因人而灵活运用,不断发展的。

一直到今天还在发展。今天有“安祥禅”、“生活禅”,都是方法在改变。要因人、因地、因时而契理契机地运用禅来接引大众。

然后,就在此观念的指导下,把佛的一切要求一步到位,这就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所谓“见性成佛”,就是一步到位——直指嘛。

这种方法不是死的,而是活的。

它是一种动态的方法,因人、因时、因地在起变化。

释迦牟尼佛拈花示众用的就是这个方法。迦叶没有说话,只是笑一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女生耽美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