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四轮马车的联想(3 / 3)

加入书签

另外为防止民众造反,往往下令禁止民间养马,连二轮马车马匹都不够用不要说四轮马车了。

3、与水运相比成本问题。

明大陆自周以来有“家天下”概念,春秋战国时期虽各自分封,但仍是周天子下诸侯。自秦以来建立了大一统国家,管之后不时分裂,但统一仍是主轴,是历朝历代统治者追求目标。这些统治者需要面对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如何疆域如此辽阔帝国内实现大范围大运量速有效物资传送。

古代欧洲诸国既小,人口也少,四轮马车能够迅速满足国家范围内相对较远距离大运量运输,但古代明大陆这远远不够。大宗货物,尤其军需运输及赋税,因明大陆古代赋税和俸禄多以实物缴纳和发放,远距离运输如果用四轮马车来完成,所付出代价将远远大于水路运输,成本实高昂。这一情况也使明大陆人对将马车大规模应用于陆路交通失去兴趣。

以上所述可能是导致马车、尤其是四轮马车明大陆未能应用主要原因,当然,道路铺设工艺、车辆制造工艺上不同也对此结果产生了影响。

四轮马车虽舒适但明大陆却不方便。尤其文明发源地黄土高原和长江中游,前者车轮压上去会有很深车辙,轮子多了反而不稳;后者古代到处是沼泽和森林湖泊,同样不适合。

华北平原可以走四轮车,只是所占面积太小,总不能让官员和商人们不停换车吧,还是二轮车合适。

同时他

们生活这块土地河流数量多,流程长。总体流域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5余条,1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158条,大于1万平方公里79条。明大陆地面积约与欧洲及美国相近,然而大河数量却远远多于欧洲和美国。

甚至总面积为明大陆地两倍多北美洲,长度超过1公里大河条数也仅为它2/3。如果把它天然河流连接起来,总长度达43万公里,可绕地球赤道1圈半。它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走向多为东西向,东西水路交通便利,虽然南北方向缺少大河流,但各大河流多南北走向支流,各支流彼此平行,间距平均。

而且,欧洲人四轮马车基础上,工业革命催化下,终于发明了汽车,这让我们世界从此大大不同。

梅乐芝经理边向着香山小区走,边回想着当时技术员们畅谈,呵呵,虽然逻辑和分类上,那个技术员帖子并不严密,但是他没有去打扰他们------理工科人偏重于用物质基础角度去思考问题,这也不是什么坏事------

但是核心问题真不四轮马车本身上,也不是物质环境上。

京杭大运河开通解决了东部地区南北运输问题,其他地区虽无大南北向运河,但各支流间不长路途使得对四轮马车这样用于陆上长途运输交通工具需求并不迫切,自然条件促使明大陆古代人倾向于通过水路运输解决交通问题。

况且,无论四轮马车比两轮马车载重量上有多大提高,与船运相比,两种工具运载量有天壤之别,并且,船运依靠自然之力,比马车依靠畜力经济。水路运输不需要建立专用交通枢纽,沿河城市和村庄都可以成为天然补给站。

以水运为目标,古代明大陆人建立了庞大复杂水路交通网,发展了先进造船技术,这反而使陆路运输,尤其是长途陆路运输未能得到重视,或者说,不需要。

2、马匹因素。

对于明大陆和欧洲同时期农业文明来说,古代马匹总是很贵,即使19世纪美国人出行主要还是靠双脚。这一点明大陆严重,以至于相当部分官员上任都只能步行或骑驴,马匹质量也很差,否则不会从胡人那里进口了,这方面证据很多看一下历史书即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